长春市林业“十一五”及中长期建设发展规划
时间:2017-12-25                            来源:

(2006年--2050年)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为了充分发挥林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生态市建设,振兴长春老工业基地,实现全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省、市关于编制“十一五”及中长期建设发展规划的指示精神,结合我市林业发展建设实际,特编制长春市林业“十一五”及中长期建设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地理位置。长春市位于吉林省中北部,北纬43度16分26秒至45度15分0秒,长217.5公里;东经124度32分0秒至127度5度9秒,宽223公里。北和西北与松原市的扶余县、前郭县为邻,西与松原地区的长岭县相接,西南、南部与四平的公主岭市、伊通县毗邻,东接吉林市的永吉、舒兰两县,东北与黑龙江省的双城、五常两县隔拉林河相望。全市总幅员面积20576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10.67%。
--地形、地势。长春市处于长白山余脉的大黑山、哈达岭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的中长地区。海拔一般在300米左右,最高山峰为双阳区境内的老道洞,海拔711米,最低在农安县靠山北松花江沿岸,海拔151米,相对高度相差560米。总的地势为东南高,西北低。低山占长春市总土地面积的5%,丘陵占21%,台地与漫岗占35%,平原占39%。
    --水系。长春市境内有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89条,较大的河流有第二松花江、拉林河、饮马河、伊通河、新开河、雾开河、双阳河、沐石河、卡岔河。主要河流长度1700多公里,其中最长的第二松花江181公里。有湖泊96处,有水库、塘坝853座,其中大中型水库19座。有排灌站1083处,池塘2141处。土壤处于东部的灰棕土壤区与中部的黑土之间,主要有暗棕壤和草甸土。即东南部山区丘陵地带多为暗棕壤,西部台地多为黑土,东北部多为冲积土,局部低洼易涝地区属于草甸土。
    --气候。长春市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4.6度,极端最高气温38度,极端最低气温-39度,年平均降雨量500-600毫米,无霜期135-145天,年平均蒸发量1200-1500毫米,全市以偏西风频率最多,主要在春季,次数不等。
  --土壤。据1981年土壤普查统计,全市有12个土类,38个亚类,64个土属,190个土种。土壤由东南向西北呈有规律的变化。东部及东南部低山丘陵,主要是在粗骨性岩石风化物母质上发育起来的灰棕壤,面积有166.5万亩,占5.68%。其次是粘性母质上发育起来的白浆土面积为196.9万亩,占6.72%。东部波状台地东侧是长春市面积最大的黑土分布区,面积为1013万亩,占34.6%。西部及西北部为典型的草甸草原,是黑钙土的主要分布区,面积有447.4万亩,占15.8%。低平地分布有盐碱土47.2万亩,占1.55%,冲击土面积220万亩,占7.5%,草甸土面积675.3万亩,占2.26%,泥炭土7.6万亩。沼泽土、石质土等零星分布。
  --植被。长春市为长白山植物区系和蒙古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带。植被自东向西呈规律性变化。在东南部低山丘陵区,为夏绿林相。阳坡多为蒙古栎、黑桦呈混交状态。背风面成小片山杨纯林。阳坡中、下部为慷椴、胡桃楸林,分布有色木、水曲柳、慷椴、胡桃楸、崖柳等。林下灌木有刺五加、刺老鸦,草本有福寿草、延胡索、铃兰、玉竹、问荆、蕨类等。低山丘陵人工林有落叶松、樟子松、油松。河谷湿地有蒙古柳、朝鲜柳,林丛中混有稠李、山丁子、茶条。人工林有杨树、柳树等。草本有大穗台、落新妇、小叶前胡。丘陵向阳台地有西伯利亚蒿、万过蒿、全叶紫苑、毛鹅冠草等。山顶岩石、碎石有岩香菜花、蕨类苔藓。低洼沼泽、江河沿岸有芦苇、香蒲、浮萍等。夏绿林西侧为森林向草原过渡地带,多为农田。在台地、河谷陡坡散生榆树疏林,人工林主要是杨树构成的农田防护林和用材林。灌木有胡枝子、榛子,草类有黄蒿、燕草、狼尾草、牛马草等。台地以羊草为主,兼有碱蓬、牛毛草。西部羊草草原,羊草占为优势种。人工林主要是杨树、旱柳等。
--自然灾害。 主要有低温霜害、旱灾、雹灾、风灾、水灾和沙尘暴等。
    (二)社会经济概况
  长春市是吉林省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全市辖1县3市6区和3个开发区。全市有乡镇129个,行政村1663个,自然屯15055个。耕地面积108万公顷。全市总人口72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30万人。全市有国有场圃35个,其中林场25个,苗圃10个。全市国民生产总值1338亿元,财政收入110亿元。城市年人均收入8100元,农村人均收入4250元。
全市交通四通八达。从长春市区向外幅射有4条铁路,21条公路,其中国道5条、省道12条、高速公路4条。自然资源丰富,有文明全国的碳酸钙、水泥、梅花鹿和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等。
  二、林业发展现状
  我市林业经历了一个长期艰苦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以前,全市森林覆被率不足8%,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全年8级以上大风年均27天左右,每年有100多万亩农田种、肥、苗被狂风卷走,水土流失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风沙水噬耕地每年多达1万多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三北”防护林建设规划的实施,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人民坚持不懈地大搞植树造林,使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基本形成了以护路、护堤林为骨架,以农田林网为支撑,以四旁植树、荒山荒地绿化和村镇美化为重点的生态防护体系。特别是“十五”时期,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在我市的全面实施,极大地推动了我市林业的发展。
   “十五”以来的五年,是我市林业建设稳步推进健康发展的五年;是林业改革不断深入,林业建设发展速度较快的五年;也是林业资金投入较大,工程质量较高,整体效益较好的五年。五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加大生态建设的契机,先后规划并组织实施了环城绿化带工程、退耕还林工程、西部防风御沙林工程、近郊高标准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和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工程,使造林绿化持续保持健康发展的好势头。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3.6万公顷,封山育林2万公顷,分别超计划的20%和30%。五年来,我们坚持一手抓造林一手抓保护的方针,持续开展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各种非法破坏森林资源的专项斗争,查处林业行政、刑事案件700余起,其中特重大案件14起,处理违法犯罪人员217人。在连续多年持续干旱的不利条件下,认真落实森林防火的各项包保责任制,致力预防,死看死守,实现了全市无森林火灾的目标。面对日本松干蚧已侵入我地区临近市、县的严峻形势,在市政府的领导下,采取了强有力措施,组织了预防日本松干蚧的保卫战,有效地将松干蚧拒之于长春大门之外。五年来,我市林业建设共投入资金达2.78亿元,其中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共向我市投入林业建设资金近9,000万元。市政府在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累计投入林业建设资金1.88亿元,是历史上从来没有的。现在,全市林业用地面积32.8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为23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达到2,150万立方米,分别比九五末期增长了3%和18%,森林覆被率达到14.27%,比“九五”末期增加了近一个百分点。
  我市造林绿化和森林资源管护得到了国家和省里的充分肯定,先后被国家林业局、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劳动人事部和省政府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市”、“全国营林工作先进单位”、“三北防护林建设先进市”和“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全省森林防火模范单位”。在2003年省绿委、省林业厅组织的《吉林省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三年检查评比中,我市综合成绩名列全省第一位。在2004年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我市又被评为“全省林业建设先进单位”。
  林业建设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前提和保证,也为农业的持续稳定增收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屏障。据统计,全市已构成4.1万个农田防护林网格,庇护农田近100万公顷,按生态学公式计算,林业生态体系的构筑和完善每年至少可使全市增产粮食15亿近以上。林业的发展,也为减轻水患和保护国土安全立下汗马功劳。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市现有森林面积等于拥有345座100万立方米的水库,相当于现有大中型水库1/3的库容蓄水量。林业的发展,还为繁荣农村经济,加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提供了动力。全市现有经济林2.56万公顷,年产果品23.8万吨,产值为2.5亿元。全市仅集体和个人林木的总价值可达23.57亿元,等于为每个农村人口人均在绿色银行储蓄500元。我市生态环境和人们生存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增加了长春的对外知名度和吸引力,为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构筑和谐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多年来,我市林业建设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定问题。归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森林覆被率仍然偏低。全市目前森林覆被率只有14.27%,无论是平原还是半山区,不论是农田防护林还是江河堤防、公铁路边都有一些应该植树造林而没有植树造林的地方。二是林业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按照国家和省里既定的生态建设政策,我市不是投资重点。我市几个大县(市)是吃饭财政,对林业建设基本没有投入。市里尽管做了很大努力,但投入的资金仍然满足不了林业建设的需要。三是资源保护队伍比较薄弱。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市、县两级林业公安、资源管理人员编制严重不足,全市500多名乡镇林业站工作人员只有10%纳入地方财政开支,村级护林员绝大多数已被撤掉。四是森林保护基础设施十分脆弱。防火设施设备老化陈旧,全市80%的无线电对讲设备、扑火工具和防火了望设施没有达到国家防火标准。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系统不够完善,手段落后,病虫鼠害严重威胁林木健康。据测算,全市每年病虫害造成林木损失近1,000万元。上述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林业建设中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
  上述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林业建设中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
  三、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十一五”及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我市林业工作和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和《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推进生态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精神,紧紧把握加快林业发展这个主题,突出生态建设这条主线,继续坚持大工程带动大发展和见缝插绿的战略,进一步深化林业体制和经营机制的改革,以科技兴林和依法治林为手段,增总量提质量,使全市林业有一个新的更快的发展。
  四、林业建设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发展目标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十一五”及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全市林业建设的发展目标为:

--到2010年,全市森林面积达到25.5万公顷;林木总蓄积量达到245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15.5%。全市林业社会总产值达到11.85亿元。
  --到2020年,全市森林面积达到28万公顷;林木总蓄积量达到306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17.5%。全市林业社会总产值达到14.23亿元。
  --到2050年,全市森林面积达到35万公顷;林木总蓄积量达到486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2%以上。全市林业社会总产值达到21.13亿元。

(二)林业建设主要任务
按照我市规划的林业建设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全市计划要完成人工造林32,400公顷,年均造林近6,500公顷,封山育林20,000公顷,中幼龄林抚育30,000公顷,活立木蓄积达到2,450万立米,森林覆被率达到15.5%,全市要实现连续27年无重大森林火灾。重点抓好以下六大工程:

第一,城郊高标准防护林体系工程。该工程是我市2003年规划实施的,以长春周边50公里范围内10个县(市)、区的37个乡镇和国有林场为项目区,以三环绿化带、二十三条绿廊、万亩林网为骨架,规划造林面积8,700公顷,三年来已完成造林1,250公顷。“十一五”期间我们把这一工程作为我市城郊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项目来抓,加大工程的实施力度。计划五年完成造林5,000公顷,使城郊结合部的绿化厚度有明显增加。

第二,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工程。我市现有农田防护林4.2万公顷,蓄积量841万立方米,其中成过熟林2.76万公顷,蓄积762万立方米。2004年和2005年我市在省里的支持下加大农防林更新改造力度,两年共采伐林木38万立方米,更新造林1,670公顷。“十一五”期间要把农防林更新改造作为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计划到2010年每年采伐林木25万立方米,完成农防林更新改造总面积9,200公顷。通过有计划地更新改造,使全市逐步构筑起树种优良,结构科学,速生质优,综合效益高的新一代防护林体系。

第三,山体沟壑水土保持林工程。工程建设范围包括:一是九台、双阳、净月、二道五个县(市)区的46个半山区乡镇和17个国有林场,主要实施25度以上的坡耕地退耕还林、灌下造林和封山育林,“十五”期间在这一区域完成造林7,500公顷;二是我市西部和北部的侵蚀沟和小流域及其周围的一些沟壑、台地和沙化、碱化土地的生物措施治理,“十五”期间已完成人工造林5,000余公顷,其中波罗湖环湖造林1,400公顷。“十一五”期间,要按照适地适树原则,继续加大这些区域的造林绿化力度,计划造林13,200公顷,其中坡耕地、沙化土地造林8,000公顷,沟壑造林5,200公顷。通过建设,使全市重点区域的坡耕地和沙化土地基本还林,主要沟壑得到根本治理。

第四,绿色通道达标建设工程。该工程是我市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规划中的一项重大工程。工程建设包括公、铁路和江河堤防、库湖周围的造林绿化。“十一五”期间,全市要完成科铁线、黑大线榆树段、京哈高速、吉长高速等国省干道和乡镇村村通公路绿化,加快松花江、饮马河、伊通河、卡岔河、拉林河五条江河和石头口门水库等库湖沿岸未达标地段的造林。计划完成绿色通道造林面积5,000公顷。其中作为市本级,重点组织实施长吉高速机场路和石头口门水库沿岸造林,机场路长19公里,两侧按30米绿化带规划,需占用农田114公顷,每年租金57万元,栽植针阔混交林需要1900万元。
  第五,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工程包括两个子项目。一是市重点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建设内容为市本级和净月区、二道区、双阳区、九台市和榆树市等森林防火重点区的火险预测预报系统、火情了望监测系统、林火信息及指挥系统、专业扑火队和扑火机具装备以及其它附属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计划所需资金6,200万元。分5年建设,平均每年需投资1,200万元。二是森林公安及执法队伍建设。要增加森林公安人员编制,市级要有现在8人增到15人,并加强对全市森林公安干警的培训,提高依法独立办案水平,建设一支快速、高效的森林保护队伍,同时计划投资330万元加强办案装备的现代化,提高办案质量,保证办案经费支出,并作到规范化管理。
  第六,森林有害生物预防治理工程。“十一五”期间,要以杨树枝干害虫和日本松干蚧预防治理为重点,全面加强森林有害生物的治理工作,计划投资4,550万元,建立和完善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有害生物防治减灾体系、有害生物检疫御灾体系和有害生物应急反应体系,累计完成治理面积3万公顷以上。经过一个时期的治理,将森林有害生物的成灾率控制在4‰以下,危害程度控制在轻灾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80%以上,预测预报准确率90%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100%。
各工程项目建设任务及投资详细情况见附表。
  五、保证措施
   为完成“十一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林业建设任务,在具体措施上要做到“七个强化”。
  (一)强化责任落实,把造林绿化的重担压在各级领导的肩上。各级政府要站在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小康社会的高度,真正把林业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发展规划,完善各级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定期检查,把造林绿化质量完成的好坏,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和标准。建立通报制度,定期公布任期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奖惩制度,对在林业建设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因失职渎职没有完成任务的单位和个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为调动各级领导抓造林绿化的积极性,今后我市要继续开展好“鼎力兴林增绿,建设秀美家园”竞赛活动,开展好评选绿化书记和县(市)区长活动,通过竞赛评比,推进我市林业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强化资金投入,确保林业建设任务顺利实施。据测算,未来五年全市林业建设总投资需要5.85亿元,其中生态建设投资为4.74亿元,资源保护建设投资为1.11亿元。要采取多渠道筹措办法:首先,各级政府要加大林业建设的投入。近几年市政府在环城绿化带、西部防风御沙林和预防日本松干蚧等重点工程建设上确实投入很大。我们建议“十一五”期间,市政府要把林业建设投资纳入财政预算,使林业投入常规化、法制化。各县(市)区政府要彻底破除林业建设只靠上级投入的错误观念,千方百计地为林业建设多安排一些资金。从市本身考虑,有三个项目应予投入:即城郊高标准防护林体系建设、长吉高速公路机场段两侧绿化带建设和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建设。它们直接关系到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我市森林资源的生存安全。根据测算三项建设总需资金3.6亿元。市财政五年安排投资1.25亿元,平均每年投入2,500万元。其次,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投入。要及时掌握上面投资信息,作好项目的储备,只要是能争取到的资金,想方设法多争取一点。全力做好国家松花江流域日本政府长期低息林业贷款的争取。这项贷款各项准备工作都已完成,如果按预期实施,我市五年中可争得造林绿化资金1.1亿元人民币。第三增加林业自身投入。主要靠农防林更新改造来实现。今后五年每年采伐林木25万立方米,可收取育林基金1,250万元以上,拿出三分之二的育林基金作为造林绿化投入,共可解决造林资金4,200万元。第四,多渠道吸引社会各方面投入。通过落实部门造林绿化责任制,协调交通、水利、铁路等部门,按国土绿化职责抓好铁路、县以上公路和江河堤防、水库库区的造林绿化。同时,要进一步组织开展好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提高全市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使其也成为筹集造林绿化资金的一个途径。
  (三)强化林地落实,解决造林绿化“瓶颈”。今后五年,我市造林绿化的着眼点和工作重心要放在非耕地和现有林地潜力的挖掘上。全市仍有相当一部分荒山、荒沟、荒坡、荒滩和废弃砖瓦厂、取土坑和垃圾场等闲置土地没有树木或者只有很少树木;江河提防、水库库区周边护堤、护岸林不少地方缺档断条,一些造林规划用地被私垦乱耕;东部半山区一些林地承包拍卖后名为栽树,实为种粮,退林还耕;平原区有些已预留出来的“三北”防护林建设用地没有按规划要求造上林,一些农田林网残缺不全,有带无林。初步统计,这样的林业用地全市至少有4-5万公顷。我们要通过明确造林绿化主体责任和实行林权制度改革等措施,实行工程带动和见缝插针相结合的战略,把应该植树而且能够植树的地方栽满栽严。对全市重要生态区位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必须占用耕地的,政府可通过采取租赁的形式营造生态公益林。
  (四)强化林业改革,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林业。今后五年要加大造林体制和经营机制的改革力度,大力发展个体私有林业和股份合作制林业,全面推进租赁、拍卖、承包等林业经营责任制,不断推进林业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要鼓励和扶持社会各界到农村承包造林,最大限度地吸引社会闲置资金投入林业开发,增强林业的生机和活力。要继续推广国有林场和乡村集体合股造林模式。国有林场和乡村集体今后造林,都要实行股份合作制和职工、农户承包制。要建立活立木转让制度。要在林木采伐政策和政府资金扶持政策上大胆改革调整,使非公有制林业经营者感到有干头,有奔头。要对林木商品化经营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对法律法规允许转让的林木,要严格制度,规范程序,依法管理。
  (五)强化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实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要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加快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发展多林种多树种的混交型林分,达到森林生物的多样性。逐步改变平原一堆杨,山上一片松的单一林分结构。东部要营造以针叶树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增加水曲柳、胡桃楸、黄菠萝、椴树、柞树、槭树等珍贵阔叶树的比重,并适当增加适合丘陵区栽培的经济林面积。中西部在以杨柳树造林为主的基础上,增加乔灌木混交林面积,对今后的农防林更新改造要实行配灌,选择抗性树种,增加非杨树树种,选择诱饵林木,有意识地营造隔离林分,风沙区、干旱严重区要选用樟子松、榆树、柽柳造林。农村的乡村路和自然屯绿化,尽量多栽植一些观赏效果好的绿化美化树种。这样经过一定时期建设,使全市的森林逐步形成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
  (六)强化依法治林,确保森林资源稳定增长。今后一个时期,要高度重视森林资源保护,坚持依法治林,保证森林资源的安全。一是要大力宣传《森林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保护森林资源重大意义的认识和法制观念。二是严格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坚决杜绝无证采伐和超计划采伐。三是加强林地管理,严格履行征占用林地审批手续,依法清理和收回被吞食和侵占的林地。四是加强森林“三防”体系建设,严厉打击乱砍滥伐、乱挖滥采、乱捕滥猎等一切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五是建立健全林木管护队伍,切实把责任制落到实处。加强森林公安队伍建设,提高林业执法水平。
  (七)强化科技兴林,提高林业生产的科技含量。要以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所为依托,以全市国有林场苗圃为科研生产基地,加快造林绿化新品种的研究开发,并积极引进适合我地区生长的速生丰产、抗逆性强的优良树种,实现全市造林的良种化。造林绿化中,要广泛应用ABT生根粉,高效吸水剂、地膜覆盖、容器育苗、泥浆造林和大苗造林不截头强剪侧枝等先进适用技术。要对现有森林实行科学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实现林地生产力的最大化。要加强林业各类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林业建设者的整体素质。

 
 

主办:365娱乐  承办:长春信息港

地址:长春人民大街10111号 邮编:130022 联系电话:0431-88777558

吉ICP备 11002904 政府网站标识码:2201000001
吉公网安备 220102020005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