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时间:2017-12-25                            来源:

林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绿色宜居森林城”的号召,着力推动全市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7月份,林业局调研组对全市各县(市)区、开发区的林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结合我市林业发展现状,编制了“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请各单位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一、“十二五”全市林业现状

“十二五”以来,全市林业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林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坚持保护与修复相结合,不断加快林业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开展绿化造林、林地清收还林、森林防火、森业资源管护等多项生态建设工程,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全市森林资源质量显著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截止2015年末,全市森林面积达到23万公顷,森林蓄积量达到2000万立方米,四旁植树累计9225万株,森林覆盖率上升到14.28%。其中:农田防护林面积2.4万公顷,庇护农田100万公顷。全市实现了连续35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的目标,林业产业产值累计达到600多亿元。我市先后被国务院、国家林业局、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人事部和吉林省政府评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先进集体”、“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市”、“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全省森林防火模范单位”、“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模范市”、“全省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先进市”。

(一)造林绿化实现新突破。围绕造林工程和项目带动,投入造林绿化资金12.5亿元、苗木6000万株,重点实施了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村屯绿化美化、林地清收还林、封山育林等工程,“十二五”期间完成营造林33572公顷。其中,更新改造农田防护林带6000条、面积4140公顷;低质低效林抚育改造造林28932公顷;中日合作造林500公顷;建设绿化美化村屯1571个,其中建省级森林小镇6个,森林示范小镇1个,结合村屯绿化完成“四旁”植树 1300万株;环城绿化带、机场路风景林带和西部防风御沙林带补植17公顷。

(二)森林资源管护取得新成效。一是实现了连续35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目标。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和各项制度,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加强森林防火瞭望塔、永久性森林防火宣传碑、森林防火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购置消防车、灭火机械等。二是有效防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新增美国白蛾监测点1170个,诱捕美国白蛾成虫4000多头;防治林业有害生物26005公顷,无公害防治率达到100%;完成产地检疫面积2208公顷,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三是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活动成效显著。先后开展了“绿剑”、“绿盾”等专项行动,对擅自采挖大苗、滥砍盗伐林木、非法侵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和非法出售野生动物制品等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共查处涉林案件1436起。四是湿地生态得到修复。投资30多亿元,对波罗湖自然保护区、净月潭森林公园湿地、长东北城市湿地公园、九台湿地自然保护区、老干江湿地、新立城水库湿地等重要湿地进行了保护修复。

(三)林业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共申报中央、省专项资金项目12个,推广樟子松嫁接红松项目142公顷,繁育彩色植物73万株,建科技示范区136公顷,推广杨树优良种苗23.5万株,全市林业产业产值累计达到600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加125亿元。

(四)林业改革打开新局面。按照省政府的部署,各县(市)区全面启动了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工作,成立了长春市农村林业改革管理中心,积极开展了林权登记、抵押、流转和林木林地资产评估、森林保险等工作。指导各县(市)、区完善了林改档案,制定出台了《长春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登记发证工作方案》,依法、依规妥善解决重大林权纠纷18起。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党的十八大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总书记在考察我省时更是高瞻远瞩地提出吉林省要争当全国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这为我市林业建设创造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特别是地方的生态保护意识不强、林业绿化的发展空间受限、地方财政资金投入不足、林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管护队伍不健全等问题,迫切需要在“十三五”期间加以解决。

(一)地方的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生态保护堪忧。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着保护生态环境,像对等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但是,一些地方政府生态保护观念淡薄,资源消耗型经济发展仍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导致资源、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比如:有的地方采石、采沙、采矿企业依旧大面积开采作业,多数企业办理了工商、税务、规划、国土、采矿等手续,唯独没有办理林业征占手续,也没有进行项目占用林地可行性研究,严重地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群众意见较大;有的地方几十年不见的风剥地现象复出,水土流失、沙化现象严重,侵占蚕食林地、毁林开荒、林地挖沙取土等现象时有发生。如果地方政府不能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生态环境问题将会加剧。

(二)林业造林绿化的发展空间受限,造林更新难度较大。我市经过30多年“三北”防护林建设和十年绿美吉林大地建设,应该说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由于国家耕地红线政策的约束,目前可用于造林绿化的地块越来越少,剩余的可供造林的地块大多是盐碱滩地、荒山、石山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这些地块造林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投入资金多,造林空间拓展困难。与此同时,在保障粮食安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各类建设用地需求不断“挤压”未利用地向宜林地调整,甚至“挤占”有林地。因此,今后扩大林地面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造林绿化只能在生态环境脆弱区、清收回的林地上做文章。对现有森林开展提质增效,修复生态区,建立森林、湿地保护区,成为了“十三五”林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三)林业建设缺少必要的经费支持,地方投入较少“十二五”期间,全市林业发展的资金为    万元,其中:市级财政投入资金   万元,县级财政投入   万元,远低于粮食生产等领域的投入。由于市(县)两级财政投入较少,较多林业项目开工建设效果不佳,影响了林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比如:农田防护林发挥着降低风沙危害、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为粮食的稳产、高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推进造林绿化项目时,由于国家和省里投入的项目经费只能用于苗木购置和栽植补贴,没有预留后期的管护费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造林质量。基层林业(场)站在指导造林、管护、抚育以及采伐作业设计、检查验收等工作时没有相应的经费支持,工作条件较为艰苦,也影响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林业的基础设施薄弱,难以适应发展需要。不少林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较差,森林防火道路属于临时性土路,给扑火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防火设施、病虫害防治设备陈旧,瞭望塔的数量不足,不能实现全覆盖无死角。地方国有林场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保障不足,职工利益保障较为困难,而且多数林场职工目前都没有参加社保和医保。

(五)林业管护队伍不健全。基层林业站普遍存在人员编制少、经费保障不足、服务手段欠缺等问题。特别是人员结构不合理,基层年龄老化问题较为严重,专业技术人员稀缺,人才青黄不接,业务指导困难较大。林农急需的林业科技、林业法律、林产品信息、林地流转、林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发展等相关服务很少、甚至没有,林业服务体系和林业科技推广的职能作用难以发挥。尤其是村级护林员队伍取消后,由于林带分布不集中,林木管护工作仅靠基层林业站、林场来维持,人力单薄,困难重重。

三、“十三五”期间林业发展总体思路、目标、任务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着新常态,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各个领域的开发建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矛盾日益凸显。为此,党的十八大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习总书记在考察各地时也多次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为了切实承担起生态文明和生态安全建设的责任和义务,“十三五”期间,我市林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十三五”期间,我市林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抓住“生态林业、民生林业”两大主题,围绕全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抓基础、增绿量、重提升,积极构建“四大功能区”,持续强化“四大保障体系”,重点实施“七大工程”和“一项改革”,修复生态带,建设保护区,打造花果山,营造林业生态环境升级版,全面提升林业建设水平,使我市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为建设“现代绿色宜居森林城”和“东北亚区域中心城市”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十三五”期间,全市计划完成营造林15000公顷,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4.28%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2120万立方米以上,实现连续4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目标。

主要任务是:

——构建“四个功能区”:对我市森林资源实施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一是构建生态屏障区。农田防护林是我市黑土地保护的有效措施和粮食稳产增收的绿色屏障。其建设是我市林业的名牌之一,在全国始终处于先进行列,国家林业局分别在1998年和2005年先后两次在我市召开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现场会推广我市经验,2015年9月在山西大同召开的“三北”防护林建设会上我市又介绍了经验。我们将抢抓国家实施“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和我省第二个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等有力契机,以农安、德惠全境以及九台、榆树的部分平原地区为重点,采取成熟林迹地更新、残次林带改造等措施,利用五至十年的时间完成农田防护林更新6000公顷,改造林带10000条,使我市农田防护林成过熟林更新和残次林带改造达到80%以上,从而在我市西北部、北部营造出防护效益更强、生态系统更优的绿色屏障,保障我市粮食增产增收。二是构建经营修复区。以榆树、九台、双阳的丘陵地区为重点,全面开展森林保护、修复,通过矿坑复绿、灌下造林、中幼林抚育等措施,不断增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厚度,持续提升森林质量和水土保护能力,严防水土流失。集约经营人工用材林,大力培育苗木花卉产业,积极发展特色经济林,进一步调动造林绿化积极性,切实改善生态环境。三是构建生态保育区。以净月、莲花山和九台、双阳的部分地区为重点,强化森林经营管理,科学调整、合理优化森林结构,全面加强森林、湿地和重要野生生物保护,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完善相关设施,扎实做好森林公园、湿地达标升级工作,充分发挥生态引领、示范作用,推进该区域生态保护。积极抓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按照“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要求,采取村屯道路绿化、房前屋后绿化、闲置土地绿化等有效措施,实现“村庄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岗坡林果化、庭院花园化”的目标。四是构建产业发展集聚区。 充分挖掘林业产业在绿色发展中的优势和潜力,以政策引领、示范引导、龙头带动为抓手,提升传统产业,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产业品牌,壮大产业集群。重点是在双阳区鹿乡镇打造梅花鹿驯养、繁殖、深加工产业园,在德惠市米沙子镇打造木材深加工产业园,在九台区波泥河镇打造苗木、花卉产业园,在双阳区建设大果榛子、沙棘果、黑果花楸等林果示范基地,依托净月潭、双阳吊水壶、榆树花园山、九台庙香山、莲花山发展森林旅游业,依托波罗湖、北湖、新立湖、石头口门水库等发展湿地旅游。

——强化“四个体系”建设:一是强化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采取科学分区、分类施策、综合治理等措施,推进传统防火和现代防火相融合、风力灭火和以水灭火相融合、人力灭火和机械灭火相融合,积极构建以现代防火为主、传统防火为辅的新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互联网+森林防火”智能林火识别预警系统,推进、完善森林防火远程监控系统,对重点林区(林场)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监测、监控。持续强化森林扑火队伍建设,拟新建森林火灾专业扑火队5支。到2020年基本实现森林火灾防控现代化、管理规范化、队伍专业化、扑救科学化,全市重点林区(林场)森林防火通讯覆盖率达到100%,防火道路网实现全覆盖;确保森林火灾当日扑灭率100%、查处率85%以上,森林火灾受害率稳定控制在1‰以下,实现长春市连续4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目标。二是强化林业管护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基层林业工作站的公益属性,解决好人员、编制问题,改善基层工作和生活条件,健全、稳定林业基层生产、技术、管理队伍。特别是针对村(屯)缺少护林队伍的实际,以县(市)区为单位选聘一批村级护林员,落实管护责任,充分发挥其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作用。到“十三五”末,我市四级(市、县、乡、村)林业管护队伍更加完备。三是强化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按照省里下达给我市的“四率”指标要求,进一步完善防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市森防站全部达标。严防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以美国白蛾、日本松干蚧、松树蜂等为重点,实施有效防控,降低虫口密度,压缩发生面积,保护现有森林免受病、虫侵害。到2020年,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以下,无公害防治率和灾害测报准确率均达到90%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四是强化林业执法体系建设。强化林业行政执法队伍管理,严格执法主体资格,压实执法责任制,稳步推进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调整执法职能,整合执法资源,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林业行政执法队伍。加强森林公安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建设,完成局、所、队的“硬件”达标晋级,全面提升森林公安办案能力和执法水平。积极开展专项行动,对非法侵占林地、滥砍盗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实施严厉打击。

——实施“七大重点”工程。积极融入国家“一圈三区五带”发展格局,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绿色宜居森林城”的战略部署,“十三五”期间全市重点实施建设项目7个。

一是实施机场路风景林带提升工程。按照“重点打造,沿线补植,全面覆盖,整体提升”的建设思路,完善机场路风景林带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对沿线26公里原有风景林带进行提升改造,使其发挥绿化、、彩化、美化功能,提高风景林带植物群落的景观效果。对机场路风景林带实行精细化管护,切实将机场路风景林打造为我市生态工程的“名牌”。

二是实施农安西北部防沙生态屏障工程。针对农安西北部地处科尔沁边缘,生态脆弱的实际,在波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太平池国家湿地公园实施退耕还湿1000公顷,在波罗湖自然保护区周边盐碱地种植沙棘果林200公顷,促进湿地保护与沙碱地生态修复有机结合,不断提高沙碱地植被绿化水平,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三是实施九台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将石头口门水库水源地保护与莲花山湿地公园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拟投资2.4亿元恢复、保护湿地3000公顷,力争“十三五”末将其打造成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使之成为我市生态建设新亮点。

四是实施榆树花园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建设工程。该项目以榆树花园山为核心区,面积1423公顷,拟投资5000万元,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明确林木权属、完善基础设施、健全组织机构,力争早日将其打造成为绿色生态保护与旅游休闲为一体国家级森林公园,拉动榆树及周边经济发展。

五是实施净月潭国家级湿地公园二期工程。围绕净月“三面环林水、一面接主城”的生态格局,加强绿色资源保护和湿地修复。“十三五”期间,拟实施净月潭湿地公园二期建设工程,计划投资8000万元,建设面积270公顷,并积极申报晋升为国家级湿地公园。从而,进一步彰显和放大净月生态特色,巩固净月的生态优势。

六是实施林下经济示范工程。充分挖掘森林资源潜力,在双阳、九台建设大果榛子、沙棘果、黑果花楸等林果示范基地,重点发展林下参、鸡、鹅、木耳、山野菜、菌类、药材等,通过“林禽、林畜、林菌、林菜、林药、林油”等模式,打造一批具有长春地域特色的林下经济产业,丰富百姓的“菜盘子”、“果篮子”,充实林农的“钱袋子”。

七是实施林业科普园区建设工程。按照“绿色宜居森林城”建设规划,着力研发抗逆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园林绿化植物新品种新技术,研发珍稀植物保育技术和生态公益林经营技术,促进森林城生态功能的有效发挥;以净月潭内林科院的科普馆、东北植物标本园,鸟类救护中心为载体,大力开展科普宣教,大力开展优质绿化树种繁育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丰富大众林业知识,提高大众的生态环保意识。使科普受众达到10万人次/年。

——全面推进地方国有林场改革。按照机构精简、科学布局和规模经营的原则,积极推进地方国有林场改革。创新地方国有林场经营机制,推进事企分开,盘活国有森林资源。国有林场公益林管护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面向社会购买服务。在保证林场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鼓励发展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拓宽林场增收渠道,提高职工待遇。2016年抓好九台区试点,积累总结改革经验,适时在全市陆续启动地方国有林场改革,力争到2017年底全部完成。

 
 

主办:365娱乐  承办:长春信息港

地址:长春人民大街10111号 邮编:130022 联系电话:0431-88777558

吉ICP备 11002904 政府网站标识码:2201000001
吉公网安备 220102020005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