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2年)
一、林业建设发展现状
(一)林业建设总体状况
我市是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重点市。1978年国家生态建设重点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在我市开始实施,到目前三北一、二、三期工程建设任务已顺利完成,现在正进行工程四期建设。2002年我市又开始启动实施国家退耕还林(草)工程。截止到2006年底,全市林业用地面积达到32.8万公顷,占全市总幅员面积的15.8%。其中:有林地面积23万公顷,是建国初期的6.2倍。我市森林按林种分:用材林8.2万公顷;防护林12.9万公顷;经济林1.7万公顷;薪炭林0.16万公顷;特用林0.04万公顷。按起源划分:人工林17.7万公顷,天然林5.3万公顷。四旁植树达1.21亿株。全市森林覆盖率为14.28%,比1977年增近7个百分点。森林总蓄积量2200万立方米,年增长量达70万立方米,年消耗量为11.5万立方米。活立木总价值为29.9亿元。全市林业社会总产值为11.9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7.28亿元; 第二产业3.24亿元;第三产业1.45亿元。全市现有国有林场、苗圃20个,林场、苗圃及直属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总值3200万元。
林业生态建设,为长春市城市建设增添了绿色,打造了长春城市的绿色名片,提升了长春市对外的吸引力和开放度,改善了长春市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外商和三资企业纷纷来长春市投资兴业,为长春市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新的活力。从生态效益看,农牧业受风沙危害显著减少,粮食产量巨增。2006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80亿公斤,是1977年全市粮食总产量20.9亿公斤的近4倍。农田实现林网化后,区域性气候逐步得到调节,全局性洪涝和大面积水土流失的现象已不复存在,宏观生态环境良性发展。据测算,现在每年林业所带来的生态价值达到几十亿元。从经济效益看。全市木材收入逐年提高,农村自用材紧张的矛盾得到缓解,到2006年全市采伐木材总量75万立方米,收入2.55亿元,而全市现有4.2万余公顷农田防护林已有60%进入成熟和近熟期,仅采伐木材一项可收益26.8亿元。同时全市经济林年上市鲜果量5亿公斤,收入可达7.5亿多元。
(二)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森林覆盖率低,区域性水土流失还没有彻底根治。全市目前森林覆盖只有14.28%,按照我省提出的到2030年中西部平原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5%的目标,还差十多个百分点。
二是农田防护林树种单一,防护效益下降。据统计,全市现有的4.2万公顷农田防护林有近2.8万公顷进入成熟和过熟期,防护效益明显下降。
三是城市近郊植被还较稀少且分布不均,城市“肺叶”功能较差。无论是从林地面积还是从覆盖率的角度看,我市近郊和少数城区都存在着林地面积少、覆被率低、绿化美化标准低、规模型集中绿化水平不高的问题。
四是土地荒漠化面积趋于增加。由于近年来气候条件的恶劣,沙尘暴频繁发生,我市西北部的“三化”(沙化、碱化、退化)土地和东部松花江沿岸部分区域的沙化土地逐渐增加,对长春市生态环境构成一定影响。
五是林业产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小,实力不强,产业化程度低,没有形成支柱性产业;部分国有场圃经济还在低水平徘徊,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率相对较低。
二、未来五年林业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林业建设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针,围绕“十一五”我市林业建设总目标,坚持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并重,以发展生态经济林业为主线,以科技为先导,以改革为动力,以工程带动为重点,努力增加林业建设投入,不断增强林业建设的活力,切实加大造林绿化管护力度,进一步提升林业“三大效益”水平,增绿量、上档次、出精品、达效益,全面推进我市林业向现代林业发展。
(二)发展目标
今后五年即从2008至2012年,全市森林面积从23万公顷增加到24.5万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14.28%增加到15.5%,即五年增加1.2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递增0.25个百分点。森林总蓄积量由现在的2200万立方米增加到2550万立方米。全市林业社会总产值由11.97亿元增加到18.65亿元。
(三)主要任务
按照今后五年全市林业建设的总体目标,从2008年开始,林业主要应完成以下任务。
1、造林:2008年到2012年,全市完成人工造林面积2.5万公顷,其中:三北四期工程造林1.9万公顷,退耕还林1000公顷。农防林更新造林5000公顷。
2、育苗:今后五年要把造林绿化苗木的培育作为林业建设一项基础产业来抓。到2012年全市常规造林树种育苗要达到2000公顷,整个苗木业总产值要达到5.4亿元。
3、四旁植树:到2008年全市计划完成四旁植树4500万株,平均每年植树达900万株。
4、封山育林:坚持以封为主、封育结合的原则,有条件的地方进行冠下造林。到2008年计划完成封山育林2.5万公顷,平均每年0.5万公顷。
5、中、幼林抚育:五年计划完成中、幼林抚育3万公顷,平均每年完成0.6万公顷。
(四)重点工程
为完成今后五年林业建设任务,我们着力抓好六大重点建设工程:
第一,城郊高标准防护林体系工程。 “十一五”期间我们把这一工程作为我市城郊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项目来抓,加大工程的实施力度。计划五年完成造林5,000公顷,使城郊结合部的绿化厚度有明显增加。
第二,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工程。计划到2012年每年采伐林木25万立方米,完成农防林更新改造总面积5000公顷。通过有计划地更新改造,使全市逐步构筑起树种优良,结构科学,速生质优,综合效益高的新一代防护林体系。
第三,山体沟壑水土保持林工程。 “十一五”期间,要按照适地适树原则,继续加大这些区域的造林绿化力度,计划造林5000公顷,其中坡耕地、沙化土地造林2000公顷,沟壑造林3000公顷。通过建设,使全市重点区域的坡耕地和沙化土地基本还林,主要沟壑得到根本治理。
第四,绿色通道达标建设工程。工程建设包括公、铁路和江河堤防、库湖周围的造林绿化。“十一五”期间,全市要完成科铁线、黑大线榆树段、京哈高速、吉长高速等国省干道和乡镇村村通公路绿化,加快松花江、饮马河、伊通河、卡岔河、拉林河五条江河和石头口门水库等库湖沿岸未达标地段的造林。计划完成绿色通道造林面积2000公顷。其中作为市本级,重点组织实施长吉高速机场路和石头口门水库沿岸造林,
第五,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工程包括两个子项目。一是市重点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建设内容为市本级和净月区、二道区、双阳区、九台市和榆树市等森林防火重点区的火险预测预报系统、火情了望监测系统、林火信息及指挥系统、专业扑火队和扑火机具装备以及其它附属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计划所需资金6,200万元。分5年建设,平均每年需投资1,200万元。二是森林公安及执法队伍建设。要增加森林公安人员编制,市级要有现在8人增到15人,并加强对全市森林公安干警的培训,提高依法独立办案水平,建设一支快速、高效的森林保护队伍,同时计划投资300万元加强办案装备的现代化,提高办案质量,保证办案经费支出,并作到规范化管理。
第六,森林有害生物预防治理工程。未来五年,要以杨树枝干害虫和日本松干蚧预防治理为重点,全面加强森林有害生物的治理工作,计划投资5000万元,建立和完善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有害生物防治减灾体系、有害生物检疫御灾体系和有害生物应急反应体系,累计完成治理面积3万公顷以上。
三、保证措施
为完成未来五年林业建设任务,在具体措施上要做到“七个强化”。
(一)强化责任落实,把造林绿化的重担压在各级领导的肩上。各级政府要站在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小康社会的高度,真正把林业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发展规划,完善各级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定期检查,把造林绿化质量完成的好坏,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和标准。建立通报制度,定期公布任期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奖惩制度,对在林业建设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因失职渎职没有完成任务的单位和个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为调动各级领导抓造林绿化的积极性,今后我市要继续开展好“鼎力兴林增绿,建设秀美家园”竞赛活动,开展好评选绿化书记和县(市)区长活动,通过竞赛评比,推进我市林业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强化资金投入,确保林业建设任务顺利实施。据测算,未来五年全市林业建设总投资需要5.85亿元,其中生态建设投资为4.74亿元,资源保护建设投资为1.11亿元。要采取多渠道筹措办法:首先,各级政府要加大林业建设的投入。近几年我市在环城绿化带、西部防风御沙林和预防日本松干蚧等重点工程建设上确实投入很大。“十一五”期间,要把林业建设投资纳入财政预算,使林业投入经常化、规范化。各县(市)区政府要彻底破除林业建设只靠上级投入的观念,千方百计地为林业建设多安排一些资金,要把城郊高标准防护林体系建设、长吉高速公路机场段两侧绿化带建设和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建设工程作为投入的重点。它们直接关系到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我市森林资源的生存安全。根据测算三项建设总需资金3.6亿元。市财政五年安排投资1.25亿元,平均每年投入2,500万元。其次,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投入。要及时掌握上面投资信息,作好项目的储备,只要是能争取到的资金,想方设法多争取一点。全力做好国家松花江流域日本政府长期低息林业贷款的争取。这项贷款各项准备工作都已完成,如果按预期实施,我市五年中可争得造林绿化资金1.1亿元人民币。第三,增加林业自身投入。主要靠农防林更新改造来实现。今后五年每年采伐林木25万立方米,可收取育林基金1,250万元以上,拿出三分之二的育林基金作为造林绿化投入,共可解决造林资金4,200万元。第四,多渠道吸引社会各方面投入。通过落实部门造林绿化责任制,协调交通、水利、铁路等部门,按国土绿化职责抓好铁路、县以上公路和江河堤防、水库库区的造林绿化。第五,要努力推进林业改革,通过林业建设的社会化、民营化吸引更多的投资主体投入林业建设同时,要进一步组织开展好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提高全市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使其也成为筹集造林绿化资金的一个途径。
(三)强化林地落实,解决造林绿化“瓶颈”。今后五年,我市造林绿化的着眼点和工作重心要放在非耕地和现有林地潜力的挖掘上。全市仍有相当一部分荒山、荒沟、荒坡、荒滩和废弃砖瓦厂、取土坑和垃圾场等闲置土地没有树木或者只有很少树木;江河提防、水库库区周边护堤、护岸林不少地方缺档断条,一些造林规划用地被私垦乱耕;东部半山区一些林地承包拍卖后名为栽树,实为种粮,退林还耕;平原区有些已预留出来的“三北”防护林建设用地没有按规划要求造上林,一些农田林网残缺不全,有带无林。初步统计,这样的林业用地全市至少有4—5万公顷。我们要通过明确造林绿化主体责任和实行林权制度改革等措施,实行工程带动和见缝插针相结合的战略,把应该植树而且能够植树的地方栽满栽严。对全市重要生态区位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必须占用耕地的,政府可通过采取租赁合作等形式营造生态公益林。
(四)强化林业改革,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林业。今后五年要加大造林体制和经营机制的改革力度,大力发展个体私有林业和股份合作制林业,全面推进租赁、拍卖、承包等林业经营责任制,不断推进林业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要鼓励和扶持社会各界到农村承包造林,最大限度地吸引社会闲置资金投入林业开发,增强林业的生机和活力。要继续推广国有林场和乡村集体合股造林模式。要建立活立木转让制度。要在林木采伐政策和政府资金扶持政策上大胆改革调整,使非公有制林业经营者感到有干头,有奔头。要对林木商品化经营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对法律法规允许转让的林木,要严格制度,规范程序,依法管理。
(五)强化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实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要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加快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发展多林种多树种的混交型林分,达到森林生物的多样性。逐步改变平原一堆杨,山上一片松的单一林分结构。东部要营造以针叶树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增加水曲柳、胡桃楸、黄菠萝、椴树、柞树、槭树等珍贵阔叶树的比重,并适当增加适合丘陵区栽培的经济林面积。中西部在以杨柳树造林为主的基础上,增加乔灌木混交林面积,对今后的农防林更新改造要实行配灌,选择抗性树种,增加非杨树树种,选择诱饵林木,有意识地营造隔离林分,风沙区、干旱严重区要选用樟子松、榆树、柽柳造林。农村的乡村路和自然屯绿化,尽量多栽植一些观赏效果好的绿化美化树种。这样经过一定时期建设,使全市的森林逐步形成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
(六)强化依法治林,确保森林资源稳定增长。今后一个时期,要高度重视森林资源保护,坚持依法治林,保证森林资源的安全。一是要大力宣传《森林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保护森林资源重大意义的认识和法制观念。二是严格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坚决杜绝无证采伐和超计划采伐。三是加强林地管理,严格履行征占用林地审批手续,依法清理和收回被吞食和侵占的林地。四是加强森林“三防”体系建设,严厉打击乱砍滥伐、乱挖滥采、乱捕滥猎等一切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五是建立健全林木管护队伍,切实把责任制落到实处。加强森林公安队伍建设,提高林业执法水平。
(七)强化科技兴林,提高林业产业化水平。要以科技为先导,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以市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大专院校长为依托,以全市国有林场苗圃和龙头企业为基地,加快造林产业研究开发,实施科技手段,实现品种、栽植、管理、加工的科学化、产业化,走生态、产业兴林之路,实现林业生产力最大化,提高林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全面加快现代林业建设的步伐。